七月的股市像坐上了跷跷板,上证指数在3200点附近上蹿下跳。
证券营业部里,老张盯着绿油油的屏幕直搓手,隔壁工位的小王已经第三次修改止损单。
这种时候总有人想起上海那位用十万本金五年翻倍的退休教师——她抽屉里那张写着七句口诀的便签纸,比大多数分析师的研报都值钱。
财务报表里的数字不会骗人。
贵州茅台连续十五年毛利率超过90%,宁德时代经营性现金流常年保持在百亿规模。
这些白纸黑字的数据,比盘面上那些红红绿绿的蜡烛图实在得多。
去年重仓光伏龙头的那批投资者,现在账户浮盈普遍超过60%,而追逐元宇宙概念的账户大多缩水三成以上。
证券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A股自然人投资者平均持股周期不足两个月。
但有意思的是,那些把炒股口诀贴在显示器边框的老股民,今年收益率反而跑赢85%的主动型基金。
心理学有个经典结论:损失带来的痛苦是同等收益带来快乐的两倍,这解释了为什么散户总在盈利时急着抛售,亏损时却死扛到底。
网格交易法在震荡市里特别吃香。
有人给长江电力设置好2%的价格区间,半年下来光差价就赚了15%。
更省事的是直接买入上证50ETF,过去十年年化收益也有8.7%,比天天盯盘的强得多。
某私募基金经理透露,他们跟踪的客户数据表明,严格执行20日均线策略的账户,五年复合收益率是频繁交易者的3.2倍。
交易所的龙虎榜天天上演着相同剧本:机构席位大笔买入的同时,散户席位在疯狂卖出。
中国结算的统计暴露了真相——持仓市值50万以下的账户,换手率是千万级账户的7倍。
那些把MACD金叉死叉画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,往往比不上小学算术本上记着的分红到账日期。
五年前开始每月定投沪深300的那批人,现在账户浮盈普遍超过40%。
而同期天天研究K线形态的,三分之一已经销户离场。
证券日报做过实验:给两组人同样的10万元本金,严格执行交易纪律的那组,半年后收益比随心操作的高出218%。
股市里最值钱的从来不是聪明才智,而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。
就像菜市场挑西瓜,总想捡最甜那个的往往买到生瓜蛋子,随便拍两下就付钱的倒经常抱回沙瓤的。
这个道理,营业部门口修自行车的老李五年前就悟透了——他靠每年分红买的那辆三轮车,现在比大多数人的股票账户都值钱。
佳禾资本-股票专业配资-股票新手开户-股票正规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